新闻资讯

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pdf

来源:leyu乐鱼全站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09-10 22:41:1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包含一前叉、一压力缓冲瓶及一设置在前叉与压力缓冲瓶之间的压力调节器,其中的压力调节器还与一刹车系统作电性连接,使控制阀根据刹车系统的刹车动作来控制前叉与压力缓冲瓶之间的连通关系,当刹车系统在未刹车时会开启控制阀,使前叉与压力缓冲瓶相互连通,此时所产生的弹簧支撑力会比较小,当刹车系统在刹车时会关闭控制阀,使前叉与压力缓冲瓶互不连通,此时所产生的弹簧支撑力则相对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前叉避震器利用刹车动作来调整弹簧支撑力,以增加骑乘舒适度及提升行驶安全性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904965 U (45)授权公告日 2020.01.07 (21)申请号 6.1 (22)申请日 2019.01.29 (30)优先权数据 107215028 2018.11.05 TW (73)专利权人 曾智弘 地址 中国台中市南区忠孝路121之4号 (72)发明人 曾智弘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坤 (51)Int.Cl. B62K 21/02(2006.01) B62K 25/08(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 器,其包含一前叉、一压力缓冲瓶及一设置在前 叉与压力缓冲瓶之间的压力调节器,其中的压力 调节器还与一刹车系统作电性连接,使控制阀根 据刹车系统的刹车动作来控制前叉与压力缓冲 瓶之间的连通关系,当刹车系统在未刹车时会开 启控制阀,使前叉与压力缓冲瓶相互连通,此时 所产生的弹簧支撑力会比较小,当刹车系统在 刹车时会关闭控制阀,使前叉与压力缓冲瓶互不 连通,此时所产生的弹簧支撑力则相对较大。因 此,本实用新型的前叉避震器利用刹车动作来调 整弹簧支撑力,以增加骑乘舒适度及提升行驶安 U 全性。 5 6 9 4 0 9 9 0 2 N C CN 209904965 U 权利要求书 1/2页 1.一种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机车包含有一刹车系统,该前叉避震器 包含有: 一前叉; 一压力缓冲瓶;以及 一控制阀,设于该前叉与该压力缓冲瓶之间且电性连接该刹车系统,使该控制阀根据 该刹车系统的刹车动作在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当该刹车系统在未刹车 时,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使该前叉与该压力缓冲瓶相互连通,当该刹车系统在刹车 时,该控制阀位于该关闭位置,使该前叉与该压力缓冲瓶互不连通。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控制阀设置在该前 叉。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前叉具有一外管、一 内管、一储油筒、一储气筒、一活塞杆、一压板、一第一弹簧,以及一第一阻尼弹簧,该内管可 上下位移地穿设于该外管且具有一第一油室,该储油筒的顶端穿设于该内管,该储油筒的 底端固定在该外管的底端,该储油筒具有一连通该第一油室的第二油室,该储气筒设置在 该内管内且具有一第一气室,该活塞杆上下位移地设置在该储气筒内,且该活塞杆的底端 穿出该储气筒的底端外,该压板设置在该储气筒的下方且连接该活塞杆的底端,该第一弹 簧设置在该第一油室内且顶抵在该压板与该储油筒的顶端之间,该第一阻尼弹簧设置在该 第一油室内且顶抵在该内管的底端与该储油筒的顶端之间;该压力缓冲瓶具有一第二气 室;该控制阀设置在该内管的顶端与该储气筒的顶端且通过一管路连接该压力缓冲瓶,当 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时,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相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关闭位置 时,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互不连通。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控制阀具有一阀座、 一阀盖、一线圈及一阀芯,该阀座设置在该储气筒的顶端且具有一连通该第一气室的第一 阀孔,该阀盖连接该阀座的顶端与该内管的顶端且具有一第二阀孔,该第二阀孔通过该管 路连通该第二气室,该线圈设于该阀座内,该阀芯可上下位移地设于该第一阀孔、第二阀孔 之间且被该线圈所环绕,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时,该阀芯不会堵住该第二阀孔,使该 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相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时,该阀芯被该线圈所吸引而堵 住该第二阀孔,使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互不连通。 5.依据权利要求1、3及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储油 筒的顶端具有一限流孔,该限流孔具有一大孔部与一小孔部,该大孔部连通该第一油室,该 小孔部连通该第二油室。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控制阀设置在该压力 缓冲瓶。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前叉具有一外管、一 内管、一储油筒、一储气筒、一顶盖、一压板、一第二弹簧,以及一第二阻尼弹簧,该内管上下 位移地穿设于该外管内且具有一第一油室,该储油筒的顶端穿设于该内管内,该储油筒的 底端固定在该外管的底端,该储油筒具有一连通该第一油室的第二油室,该储气筒设置在 该内管内且具有一连通该第一油室的第一气室,该顶盖连接该内管的顶端与该储气筒的顶 端,该压板设置在该储气筒的下方,该第二弹簧设置在该第一油室内且顶抵在该压板与该 2 2 CN 209904965 U 权利要求书 2/2页 储油筒的顶端之间,该第二阻尼弹簧设置在该第一油室内且顶抵在该内管的底端与该储油 筒的顶端之间;该压力缓冲瓶具有一第二气室与一第三油室,该第二气室与该第三油室互 不相通;该控制阀设置在该压力缓冲瓶且通过一管路连接该储油筒,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 启位置时,该第二油室、第三油室相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关闭位置时,该第二油室、第 三油室互不连通。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控制阀具有一阀座、 一阀盖、一线圈及一阀芯,该阀座设于该第三油室内且具有一连通该第三油室的第一阀孔, 该阀盖设于该阀座且连接该压力缓冲瓶的底端并具有一第二阀孔,该第二阀孔通过该管路 连通该第二油室,该线圈设于该阀座内,该阀芯可上下位移地设于该第一阀孔、第二阀孔之 间且被该线圈所环绕,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时,该阀芯不会堵住该第一阀孔,使该第 二油室、第三油室相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时,该阀芯被该线圈所吸引而堵住 该第一阀孔,使该第二油室、第三油室互不连通。 9.依据权利要求1、7及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特征是,该储油 筒的顶端具有一限流孔,该限流孔具有一大孔部与一小孔部,该大孔部连通该第一油室,该 小孔部连通该第二油室。 3 3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 1/5页 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刹车动作来调整 弹簧支撑力的前叉避震器。 背景技术 [0002] 避震器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除了能够吸收颠簸路面所导致的震动来减少骑乘者 的不适之外,对于车辆的操控效能与稳定性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0003] 为了让避震器能适应不同的路况及不同的车体负载来产生不同的阻尼反应,现 有避震器会搭配一气瓶来调节阻尼油的流速与流量,进而调节阻尼大小,但是气瓶在实际 上所能提供的调节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刹车时易产生下沉的不适感,因此现有避震器 难以带给骑乘者良好的骑乘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最大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其利用刹车动作来 调整空气弹簧支撑力,以增加骑乘舒适度及提升行驶安全性。 [0005] 为了达成上述最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前叉避震器包含有一前叉、一压力缓冲瓶, 以及一设置在该前叉与该压力缓冲瓶之间的控制阀,其中,该控制阀还与一刹车系统作电 性连接,使该控制阀会根据该刹车系统的刹车动作在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 换,当该刹车系统未刹车时,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使该前叉与该压力缓冲瓶相互连 通,此时的弹簧支撑力比较小,当该刹车系统在刹车时,该控制阀位于该关闭位置,使该 前叉与该压力缓冲瓶互不连通,此时的弹簧支撑力相对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前叉避震 器利用刹车动作来调整弹簧支撑力,以达到增加骑乘舒适度及提升行驶安全性的目的。 [0006] 优选地,该控制阀设置在该前叉。 [0007] 优选地,该前叉具有一外管、一内管、一储油筒、一储气筒、一活塞杆、一压板、一第 一弹簧,以及一第一阻尼弹簧,该内管可上下位移地穿设于该外管且具有一第一油室,该储 油筒的顶端穿设于该内管,该储油筒的底端固定在该外管的底端,该储油筒具有一连通该 第一油室的第二油室,该储气筒设置在该内管内且具有一第一气室,该活塞杆上下位移地 设置在该储气筒内,且该活塞杆的底端穿出该储气筒的底端外,该压板设置在该储气筒的 下方且连接该活塞杆的底端,该第一弹簧设置在该第一油室内且顶抵在该压板与该储油筒 的顶端之间,该第一阻尼弹簧设置在该第一油室内且顶抵在该内管的底端与该储油筒的顶 端之间;该压力缓冲瓶具有一第二气室;该控制阀设置在该内管的顶端与该储气筒的顶端 且通过一管路连接该压力缓冲瓶,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时,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相 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关闭位置时,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互不连通。 [0008] 优选地,该控制阀具有一阀座、一阀盖、一线圈及一阀芯,该阀座设置在该储气筒 的顶端且具有一连通该第一气室的第一阀孔,该阀盖连接该阀座的顶端与该内管的顶端且 具有一第二阀孔,该第二阀孔通过该管路连通该第二气室,该线圈设于该阀座内,该阀芯可 4 4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 2/5页 上下位移地设于该第一阀孔、第二阀孔之间且被该线圈所环绕,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 置时,该阀芯不会堵住该第二阀孔,使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相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 开启位置时,该阀芯被该线圈所吸引而堵住该第二阀孔,使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互不连 通。 [0009] 优选地,该储油筒的顶端具有一限流孔,该限流孔具有一大孔部与一小孔部,该大 孔部连通该第一油室,该小孔部连通该第二油室。 [0010] 优选地,该控制阀设置在该压力缓冲瓶。 [0011] 优选地,该控制阀能配合油气分离式或油气混合式的结构而设置在该前叉或该 压力缓冲瓶。具体来说,若为油气分离式的结构,该前叉具有一第一气室、一不连通该第一 气室的第一油室与一连通该第一油室的第二油室,该压力缓冲瓶具有一第二气室,该控制 阀设置在该前叉且通过一管路连接该压力缓冲瓶,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时,该第一 气室、第二气室相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关闭位置时,该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互不连通; 若为油气混合式的结构,该前叉具有一第一气室、一连通该第一气室的第一油室与一连通 该第一油室的第二油室,该压力缓冲瓶具有一第二气室与一不连通该第二气室的第三油 室,该控制阀设置在该压力缓冲瓶且通过一管路连接该前叉,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置 时,该第二油室、第三油室相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关闭位置时,该第二油室、第三油室 互不连通。 [0012] 优选地,该控制阀具有一阀座、一阀盖、一线圈及一阀芯,该阀座设于该第三油室 内且具有一连通该第三油室的第一阀孔,该阀盖设于该阀座且连接该压力缓冲瓶的底端并 具有一第二阀孔,该第二阀孔通过该管路连通该第二油室,该线圈设于该阀座内,该阀芯可 上下位移地设于该第一阀孔、第二阀孔之间且被该线圈所环绕,当该控制阀位于该开启位 置时,该阀芯不会堵住该第一阀孔,使该第二油室、第三油室相互连通,当该控制阀位于该 开启位置时,该阀芯被该线圈所吸引而堵住该第一阀孔,使该第二油室、第三油室互不连 通。 [0013] 优选地,该储油筒的顶端具有一限流孔,该限流孔具有一大孔部与一小孔部,该大 孔部连通该第一油室,该小孔部连通该第二油室。 [0014]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对于前叉避震器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 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能了解, 该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 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叉避震器的外观立体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叉避震器的剖视图。 [0017] 图3类同于图2,主要显示控制阀位于开启位置。 [0018] 图4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控制阀位于关闭位置。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前叉避震器的剖视图。 [0020] 图6类同于图5,主要显示控制阀位于开启位置。 [0021] 图7类同于图6,主要显示控制阀位于关闭位置。 5 5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 3/5页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第1实施例 [0024] 10  前叉避震器       14  刹车系统 [0025] 20  前叉            21  外管 [0026] 22   内管            23  第一油室 [0027] 24  储油筒          25  第二油室 [0028] 26  限流孔          262 大孔部 [0029] 264 小孔部          27  储气筒 [0030] 28  第一气室        29  端塞 [0031] 30  活塞杆          31  杆头 [0032] 32  杆身            33  压板 [0033] 34  第一弹簧        35  第一阻尼弹簧 [0034] 36  压力缓冲瓶      37  第二气室 [0035] 40  控制阀          41   阀座 [0036] 42  第一阀孔        43   阀盖 [0037] 44  第二阀孔        45  管路 [0038] 46  线  前叉避震器      50  前叉 [0041] 51  外管            52   内管 [0042] 53  第一油室        54  储油筒 [0043] 55  第二油室        56  限流孔 [0044] 562 大孔部          564 小孔部 [0045] 57  储气筒          58  第一气室 [0046] 59  顶盖            60  压板 [0047] 61  第二弹簧        62  第二阻尼弹簧 [0048] 63  压力缓冲瓶      64  第二气室 [0049] 65  第三油室        66  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首先在此说明,在整篇说明书里面,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请求项 中,“上”、“下”、“顶”、“底”、“内”、“外”等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附图中的方向为基准。其 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 构特征。 [0051]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前叉避震器10为油气分离式结构,其包 含有一前叉20、一压力缓冲瓶36,以及一控制阀40。 [0052] 前叉20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外管21、一内管22、一储油筒24、一储气筒27、一活塞 杆30、一压板33、一第一弹簧34,以及一第一阻尼弹簧35,其中: [0053] 内管22自外管21的顶端穿设于外管21且能相对外管21上下位移。内管22的内部具 6 6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 4/5页 有一用来储存阻尼油的第一油室23。 [0054] 储油筒24的顶端自内管22的底端穿设于内管22内,并允许内管22在相对外管21上 下位移的过程中不会与其相互干涉,储油筒24的底端则是固定于外管21的底端。此外,储油 筒24的内部具有一用来储存阻尼油的第二油室25,且储油筒24的顶端具有一限流孔26,限 流孔26具有一连通第一油室23的大孔部262与一连通第二油室25的小孔部264,其基本功能 在于限制阻尼油在第一油室23、第二油室25之间流动的速度及流量。 [0055] 储气筒27设于内管22内且具有一用来储存高压空气的第一气室28。储气筒27的顶 端呈开放状,储气筒27的底端被一端塞29所封闭住。 [0056] 活塞杆30具有一杆头31与一杆身32,其中的杆头31的外周缘紧抵于储气筒27的内 周面,至于杆身32的顶端连接于杆头31,杆身32的底端穿过端塞29而伸出储气筒27的底端 外与压板33连接,使活塞杆30与压板33能同步动作。 [0057] 第一弹簧34设于第一油室23内且顶抵在压板33与储油筒24的顶端之间,用于提供 缓冲效果给下压中的内管22。 [0058] 第一阻尼弹簧35设于第一油室23内且顶抵在内管22的底端与储油筒24的顶端之 间,用于提供缓冲效果给回升中的内管22。 [0059] 压力缓冲瓶36在本实施例中仅具有一用来储存高压空气的第二气室37。 [0060] 控制阀40在本实施例中设于前叉20,更明确地说,控制阀40具有一阀座41、一阀盖 43、一线给封闭住,且 阀座41具有一连通第一气室28的第一阀孔42;阀盖43一方面固定于内管22的顶端将第一油 室23给封闭住,另一方面再跟阀座41组装在一起,使线能容纳在两者之间,此外,阀盖 43更具有一第二阀孔44,且阀盖43通过一管路45连接压力缓冲瓶36,使阀盖43的第二阀孔 44与压力缓冲瓶36的第二气室37相互连通;线作电性连接,使线的刹车动作而断电或通电;阀芯47设于第一 阀孔42、第二阀孔44之间且被线在未刹车时,线呈现断电状 态,此时的阀芯47可以在第一阀孔42、第二阀孔44之间自由活动,使第一气室28、第二气室 37相互连通,当刹车系统14在刹车时,线呈现通电状态,此时的阀芯47会被线所吸 引而堵住第二阀孔44,使第一气室28、第二气室37互不连通。 [0061] 由上述可知,当刹车系统14没有动作时,控制阀40位于一开启位置P1(如图3所 示),这时候由于气体可以在第一气室28、第二气室37之间自由流动,所以此时所产生的弹 簧支撑力会比较小,然而在刹车系统14在刹车时,控制阀40切换成一关闭位置P2(如图4 所示),也即第一气室28、第二气室37互不连通,此时的气体无法在第一气室28、第二气室37 之间流动,所以在第一气室28内的气体压缩空间变小,在受到压缩时的压力曲线会变陡,相 对于未关闭控制阀40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产生相对较硬的弹簧支撑力。至于前叉20如 何动作为现存技术,为了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0062] 请再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前叉避震器12为油气混合式结构,其与前 述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控制阀40的安装的地方不同,具体来说: [0063] 前叉50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外管51、一内管52、一储油筒54、一储气筒57、一第二 弹簧61,以及一第二阻尼弹簧62,其中: [0064] 内管52自外管51的顶端穿设于外管51且能相对外管51上下位移。内管52的内部具 7 7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 5/5页 有一用来储存阻尼油的第一油室53。 [0065] 储油筒54的顶端自内管52的底端穿设于内管52内,并允许内管52在相对外管51上 下位移的过程中不会与其相互干涉,储油筒54的底端则是固定于外管51的底端。此外,储油 筒54的内部具有一用来储存阻尼油的第二油室55,且储油筒54的顶端具有一限流孔56,限 流孔56具有一连通第一油室53的大孔部562与一连通第二油室55的小孔部564,其基本功能 在于限制阻尼油在第一油室53、第二油室55之间流动的速度及流量。 [0066] 储气筒57设于内管52内且具有一用来储存高压空气的第一气室58。储气筒57的顶 端利用一顶盖59与内管52的顶端连接在一起,使两者可以同步动作,储气筒57的下方则是 设有一压板60。 [0067] 第二弹簧61设于第一油室53内且顶抵在压板60与储油筒54的顶端之间,用于提供 缓冲效果给下压中的内管52。 [0068] 第二阻尼弹簧62设置在第一油室53内且顶抵在内管52的底端与储油筒54的顶端 之间,用于提供缓冲效果给回升中的内管52。 [0069] 压力缓冲瓶63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第二气室64与一第三油室65,第二气室64与第 三油室65被一活塞66所区隔开来,使两者互不相通。 [0070] 控制阀40在本实施例中设于压力缓冲瓶63,更明确地说,如图6所示,阀座41设于 第三油室65内,且阀座41的第一阀孔42连通第三油室65;阀盖43一方面组装于压力缓冲瓶 36的底端将第三油室65给封闭住,另一方面再跟阀座41组装在一起,使线能容纳在两 者之间,此外,阀盖43通过一管路45连接储油筒24,使阀盖43的第二阀孔44与储油筒54的第 二油室55相互连通;线作电性连接,使线的刹车动作而断电或通电;阀芯47设于第一阀孔42、第二阀孔44之间 且被线在未刹车时,线呈现断电状态,此时的阀芯47可以在 第一阀孔42、第二阀孔44之间自由活动,使第二油室55、第三油室65相互连通,当刹车系统 14在刹车时,线呈现通电状态,此时的阀芯47会被线互不连通。 [0071] 由上述可知,当刹车系统14没有动作时,控制阀40位于图6所示的开启位置P1,这 时候由于阻尼油可以在第二油室55、第三油室65之间自由流动,所以此时所产生的弹簧支 撑力会比较小。一旦刹车系统14在刹车时,控制阀40切换成如图7所示的关闭位置P2,也 即第二油室55、第三油室65互不连通,此时的阻尼油无法在第二油室55、第三油室65之间流 动,所以在第一油室53、第二油室55内的阻尼油在受到压缩时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产生 相对较大的弹簧支撑力。至于前叉50如何动作为现存技术,为了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0072]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的前叉避震器10、12配合刹车动作来调整弹簧支撑力,在正 常行驶状况下提供较小的支撑力,在刹车时则是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如此即可达到增加骑 乘舒适度及提升行驶安全性的目的。 8 8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附图 1/7页 图1 9 9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附图 2/7页 图2 10 10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附图 3/7页 图3 11 11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附图 4/7页 图4 12 12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附图 5/7页 图5 13 13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附图 6/7页 图6 14 14 CN 209904965 U 说明书附图 7/7页 图7 15 15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标准图集-08K507-1~2R418-1~2管道与设备绝热-保冷.pdf

  4.我喜欢老师docx(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心理健康(苏科版).docx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模拟分析软件PKPM-PHEnergy-软件说明书最终版.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