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后双方公布的信息来看,此次会谈成果显著,双方达成了重要共识,并决定建立长期磋商机制。
5月12日下午3点,备受期待的联合声明正式对外发布。中国不仅坚守了底线,而且谈判“收获”颇丰,美国罕见地做出了三项关键妥协。
要知道,这24%的关税可是美国在4月2日突然对中国实施的重磅措施,当时不仅让中国企业措手不及,还波及到了港澳地区。
这次暂停为期90天,相当于按下了“暂停键”,让双方可以回到4月2日前的关税水平,为后续谈判创造了空间。
虽然10%看似不高,但背后却隐藏着深意。在此之前,美国频繁将关税作为工具,对中国采取差别化对待,而这次也算是做出了让步。
不过这也暴露了美国内部政策的矛盾,毕竟特朗普之前信誓旦旦表示“绝不因谈判降税”,如今却再次食言。
这两个超高税率是美国在4月8日、9日疯狂加码的结果,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中美贸易战将彻底失控。
然而,在中国一系列反制措施下,这些惩罚性关税并未奏效,反而让美国自身吃了亏。
除了关税方面的妥协,双方还建立了长期磋商机制,未来中美将在本国或第三国定期展开对话,就关税、供应链、市场准入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这就好比给中美经贸关系装上了一个“缓冲器”,以后遇到分歧时,不必直接对抗,而可以通过对话处理问题,这对全球贸易稳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早在1月,中美元首的一次通话就为后续对话奠定了基调。大家都知道,大国间的问题仅靠打“关税战”没有办法解决,终究是要通过谈判来化解。
因此,在僵持许久之后,美国选择妥协,主动向中国发出求和信号。经过综合评估,中国决定就关税问题与美国接触。
经过数小时的商讨,中方用“坦诚、深入、建设性”来形容此次会谈,美方也表示会谈“友好且富有成效”。
关税战升级后,美股蒸发了4万亿美元,无数企业股价暴跌,供应链混乱不堪,从日用品到高科技产品,生产和运输都出现了问题。
当然,这并不代表特朗普认错。美国保留的10%基础关税,是为了在未来谈判中占据主动权,试图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掌握主导地位。
稀土是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料,一旦中国限制出口,美国许多科技公司都将面临困境,甚至影响到军事领域。
此外,在外交上,中国从始至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不接受美国单边施压,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立场。这让不少对美国不满的国家开始倾向于支持中国。
在中国这种韧性和智慧下,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贸易战的成本,最终选择回到谈判桌前。
中美成立的和谈工作组接下来的任务艰巨,他们要围绕关税、技术合作、供应链重组等复杂议题定期磋商。
尤其是在接下来的90天内,必须针对稀土、农产品等具体商品谈出结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说不做。
不过,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美国坚持10%的关税底线,而中国则要求彻底取消单边措施,双方的核心矛盾尚未解决。
此外,技术管制、知识产权等问题一直是中美之间的敏感地带,有几率会成为下一阶段博弈的重点。如果处理不当,之前的谈判成果可能付诸东流,贸易战有卷土重来的风险。
但从全球视角来看,中美此次达成的成果意义重大。其他几个国家一直深受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之苦,如今中美建立的磋商机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美国谈判的范例。
中美联合声明的发布,犹如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从“零和博弈”迈向“竞合共存”。但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长期磋商机制能否有效落实。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凭借精准的反制策略和坚定的外交立场,成功守住了底线,维护了核心利益。
而美国的妥协也让世界看到,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不通,终究是要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上来。
未来,中美在技术合作、市场开放等领域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只有双方都拿出诚意和灵活性,才能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稳定力量。
这不仅关乎中美两国的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未来。希望双方能以此次声明为新起点,携手合作,一同推动世界经济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