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当时投保了惠民保,100多万的理赔款,让我们全家有了和病魔抗争的勇气。”江苏镇江市民刘先生感慨。
2023年9月,刘先生的女儿确诊腹膜后腔恶性肿瘤,先后辗转苏州、南京等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当家长的,孩子生了病,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看病治疗。但最害怕的,就是面对高额医疗费用时的无能为力。”刘先生介绍,女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用价格昂贵的靶向药,眼看家里资金储备难以为继,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之前为女儿投保的“镇江惠民保”。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先生来到中国人寿惠民保理赔柜面。让他没想到的是,材料提交以后没过多久,第一笔理赔款就到账了。后续治疗过程中,镇江惠民保已累计理赔188万元,大幅减轻了刘先生一家的医疗费用负担。
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型保险业务,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
“公司做实做优‘五篇大文章’,普惠保险、养老保险扩面提质,绿色保险、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更好地发挥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功能。”在近期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表示。
在江苏,中国人寿依托覆盖全省的663家服务网点、6.26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服务网络,以扎实功夫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贡献“国寿力量”。
作为江苏普惠金融供给“主力军”,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障网络,以普惠金融点亮万家灯火。截至2024年末,计生家庭保险覆盖178.9万人,累计赔付9798.5万元;学生险为298万学子提供超1.19万亿元风险保障;补充工伤保险覆盖3491家企业。在大病保险领域,承保全省29个基本医疗统筹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居民大病保险业务,服务参保人群约2157万人,累计赔付163亿元,赔付超1584万人次,惠及228万人;其中,2024年度赔付25亿元,赔付418万人次,惠及67万人,单笔最高赔付金额超104万元。
以养老服务温暖桑榆晚晴。在养老金融方面,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助力做强养老“第三支柱”,建立涵盖年金、终身寿险、个人养老金、商业专属养老产品等多元化产品体系,推广养老保障功能产品达260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个人养老金业务累计承保28742件。在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中推广“安康关爱行动”,覆盖1395.9万人。此外,该公司发挥专业优势,拓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在全省13个地市参与22个项目,覆盖近1100万人。
从产品创新、科技赋能、低碳服务、绿色投资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江苏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精准对接绿色产业风险保障需求,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主动践行《江苏保险业践行绿色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精神,对基层单位服务绿色产业给予专项费用支持,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截至2024年底,已为全省1393家绿色产业企业、15.66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776.5亿元。此外,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全方面推进线上化运营,大幅度减少纸质资源消耗。构建“线上渠道多、线下渠道全”的融合服务网络,打造“99%自助办理+1%远程交互办理=100%线上办理”的保单服务智能链条,以高效低碳服务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投身“数字国寿”建设,深耕数字金融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让金融服务更精准、更具温度。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全力做好“重大疾病一日赔”“突发事件特快赔”“理赔直付便捷赔”“小额案件高效赔”等特色服务项目,持续升级理赔服务体系;推进运营集约化建设,深耕数智化理赔,2024年个人客户申请理赔支付平均时效缩短至1.39天;大力推广中国人寿寿险APP等智能服务,开通“空中客服”线上人工平台,让客户“足不出户”办业务;完成柜面适老设施改造及服务升级,切实解决老年客户服务痛点。
发展科技金融,让金融更好赋能科学技术创新,对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具有关键作用。中国人寿持续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资力度,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的良性循环,赋能产业升级。在江苏,该公司聚焦科技公司员工保险保障需求,积极推广“国寿科技公司人员团体综合意外伤害保险”等专属产品。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寿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保险为全省2367家公司可以提供超1539亿元风险保障。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保障需求为墨,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答卷上镌刻“金融为民”的初心。未来,中国人寿将继续以科技赋能创新、以绿色引领转型、以普惠筑牢根基、以养老彰显关怀、以数字提升体验,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人民美好生活的每个角落,奋力绘就民生保障与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时代画卷。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张家界新闻网、张家界日报的全部作品(如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张家界知名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 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稿件来源:张家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③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新闻纠错
主管单位:张家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张家界日报社 Copyright
本网站所有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家界新闻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